在工业生产的领域中,物理因素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其中噪声堪称常见且棘手的一员。长期置身于高强度噪声环境,犹如被无形的力量侵蚀着听觉系统。起初,可能只是轻微的听力减弱、间歇性的耳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损害不断加剧,直至发展为难以逆转的耳聋。不仅如此,噪声的影响远不止于耳部,它还如同悄然蔓延的毒素,能够扰乱神经系统的平衡,引发神经衰弱,表现为焦虑、烦躁、失眠等症状。心血管系统也难以在其冲击下独善其身,血压波动、心率异常等问题可能接踵而至。
再看高温作业环境,诸如炼钢车间、铸造工厂、锅炉房等地,恰似炙热的熔炉。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面临巨大挑战,极易失去平衡。中暑成为常见的病症,从最初的头晕、乏力、恶心,到严重时的热痉挛、热衰竭,甚至热射病,生命时刻受到威胁。而且,长期处于高温之下,并非仅仅是引发急性病症那么简单。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会受到干扰,血管扩张、心脏负荷加重,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消化系统也会因高温而出现紊乱,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情况屡见不鲜。神经系统同样会受到波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现象。
振动,作为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物理危害因素,同样具有巨大的破坏力。振动是指物体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所作的往复运动。根据振动的来源和特性,可以将其分为多种类型,如机械振动、电磁振动、声波振动等。这些振动可能由机器运转、交通工具行驶、爆炸等产生。长时间暴露在强振动环境下,可能导致人体出现多种健康问题。例如,振动可能引发肌肉疲劳、骨骼问题(如骨质疏松)、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衰弱)等。振动还可能对听觉系统造成损害,导致听力下降或听力丧失。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者,会出现手麻、手胀、手痛、手掌多汗、手臂无力和关节疼痛等症状。振动病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或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并能引起手臂骨关节-肌肉的损伤,发病部位多在上肢末端,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
综上所述,噪声、高温与振动等物理因素,它们虽然无形,却如同隐形的杀手一般,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些因素在工业生产环境中普遍存在,它们可能对工人的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也可能导致工人在高温环境下出现中暑等健康问题。因此,深入理解这些物理因素的危害机制至关重要,这不仅包括它们对人体生理的影响,还包括它们如何在长时间内影响工人的心理健康。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我们必须采取全面且有效的防护措施。这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和强制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耳塞、防护服;改善工作环境,比如通过安装隔音设备和通风系统来降低噪声和高温;以及定期对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由于这些物理因素引起的健康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劳动者在工业生产的战场上撑起一片健康的保护伞,确保他们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工作,从而维护他们的权益和福祉。
上海市健康科普青年英才专项,项目编号JKKPYC-2023-A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