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 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WMSDs)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导致或加重的肌肉、肌腱、骨骼、软骨、韧带和神经等运动系统的疾患。WMSDs的病因多样、发生发展过程复杂,是一种受多种工效学因素影响的慢性累积性疾病。其涉及行业和人群广泛、患病率高,已成为全球性的主要职业卫生问题。
研究表明我国职业人群WMSDs报告率高,制造企业工人WMSDs损伤部位主要为腰部(52.0%)和颈部(50.6%);汽车行业工人的患病率为54.1%;在医疗领域,医院护理人员的主要患病部位为肩部、颈部、手腕部和下背部,超声医师的报告率高达90%以上;煤矿作业工人的患病率为65.6%,主要部位为腰部(50.7%);造船作业工人患病的主要部位为背部、颈部和手部。我国因肌肉骨骼疾患造成的疾病负担排位也由1990年的第9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3位。
WMSDs不仅导致身体疼痛和不适,还可能造成工作能力下降、生活功能受限甚至长期残疾,因此一旦发现需要尽早治疗,可以根据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局部制动、药物治疗、物理康复治疗和中医治疗等非手术疗法;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行手术治疗等。
1. WMSDs的工效学危害因素包括高强度作用力、长期持续负荷接触、强烈的姿势要求、强烈或长时间肌肉紧张和心理负荷等,一旦发生WMSDs症状或体征暂停和休息是从负荷产生的紧张中恢复和预防累积疲劳的必要条件,病情严重者需要给与局部制动。
2. 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有助于缓解疼痛;皮质类固醇激素腱鞘内注射,有助于缓解非感染性滑囊炎;口服或静点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可以减轻神经性损伤等。
3. 物理治疗:冲击波、电针、热疗、射频治疗等对短期内缓解局部肌肉骨骼的紧张与疼痛有一定作用。
4.中医治疗:中医手法推拿、针灸疗法具有行气活血、疏经通络、解痉止痛的作用, 在肌肉骨骼疾病的治疗中,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5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以采用局部手术治疗,如腕管减压术、滑囊切除术等。
6.对于长期慢性损伤或手术后造成功能障碍者,应进行长期康复治疗,包括关节活动、软组织牵伸、肌力训练、关节松动、中医推拿针灸疗法等。
本项目获得上海市健康科普专项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JKKPZX-2024-A19
参考文献:
1. 中国卫生监督协会.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工效学预防原则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T/WSJD 14.1-2020[S].北京:2020.
2.陈青松.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及其防控[J]. 环境与职业医学,2023,40(1):1-5.
3. 岳涛伟. 肌肉骨骼康复学[M],第3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20.